天神的香水_奇斐

2024-08-27

很多人可能以為香水的起源是法國,但如果要精確的說,法國是把香水工業發揚光大的國家,但最先使用香水的其實是埃及喔!

早期的香水不是像現在這樣裝在小瓶子裡用噴的,香水的英文是Perfume ,這個字是來自拉丁文,原意是『穿過雲霧』

因為早期沒有酒精,古人是把植物拿去燃燒,用產生的煙霧香氣來祭拜神靈,也會在擺在家裡讓衣服跟居家空間都有香味,這個用意的起因其實也不是為了開心,而是為了防蚊蟲、疾病才開始的習慣。這樣的做法流傳到希臘羅馬一代,最後才被法國大量使用推廣傳。

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就是全世界第一款香水,來自埃及的傳奇香水__Kyphi,中文翻譯叫做奇斐

那這個香氣到底多傳奇呢?據說早期的埃及人從老到小、貴族到百姓都對它愛不釋手,生活中不能沒有它,連有名的希臘藥學之父__迪奧斯科里德(Pedanius Dioscorides)在書裡都稱它是天神之香。

天神之香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?

這邊要先前情提要一下,因為在埃及上古時代,當時的人們認為香味可以驅除體內的邪靈,所以當他們希望跟神靈溝通、獲得神諭指引方向的時候,就會透過燃燒植物的香氣來進行淨化儀式,把不好的東西驅離,之後才能跟神對話。

並且他們也相信神是喜歡香氣的,所以當發生天災時,他們會認為是神在生氣,這時候就要趕快在祭壇上薰香、獻上祭品來安撫、取悅生氣的神。

以前在埃及,這些薰香的香料都是由祭司來準備,他們要先到淨身池完成淨身,才能進入神廟裡面進行薰香、迎神跟禱告的儀式,不同的神也會有不同的規矩,例如埃及的『愛與美之神』哈索爾(Hathor),就規定早晚需要燒沒藥來祭拜她,有些則是規定早中晚焚燒的植物香氣要不一樣。

對當時的古埃及人來說,香料、醫療、祭祀之間其實沒有明顯區分,祭司跟醫生還很有可能是同一人,所以埃及人的生活從一開始燃燒植物祭祀用,到飲食、醫療、美容,甚至到死亡,都會大量使用各種植物。

但是植物如果沒有持續燃燒,香氣就會變淡,也不可能隨時抱著一個火爐走來走去,所以聰明的埃及人就發明了一些把植物香氣保存更久的方法:

例如把植物泡在植物油裡做成浸泡油、或者是把動物的油脂包跟植物混合在一起,過一段時間之後再把這些油搜集起來做成香膏。甚至他們還發明一種接近原始的蒸餾技術,就是在一個瓶子裡面先裝一些植物,再把水倒進瓶子裡,接下來在瓶口蓋上羊毛製的纖維,完成之後就在瓶子下面開始加熱,當水遇熱蒸發,水蒸汽會連同植物的精油一起被瓶口的羊毛纖維吸收,等水分蒸乾之後,他們就會把羊毛纖維拿起來大力的壓榨,把精油給過濾出來,這樣就變成了初代的植物精油。

早期的精油製作很麻煩,而且數量稀少、價格當然就非常貴,一般人根本買不起,除了祭司之外只有一類人有這個能力使用這些香氣產品,那就是埃及王室。法老王在埃及又象徵神的化身,所以王室、或是一些比較富有的貴族在日常生活中也開始使用各種不同的植物,有些甚至會利用香氣作為彰顯身份的象徵。

就像馬斯洛提出的需求金字塔,當基本的生理需求獲得滿足時,就會開始追求精神跟外在的成就,所以這時候的香水就變成除了實用之外,還要負擔精神上的滿足。


埃及第一款複合香氣就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:

根據最早的文獻記載,奇斐一開始是被拿來當作祭祀用的,他的原文有『甦醒』、『再生』的意思,當時的埃及人認為燃燒這種香氣,神就會降臨,在文獻中就有明確記載祭司的一天固定行程就是白天燒乳香、中午燒沒藥,晚上燒奇斐。

祭司要用16種香料所組成的配方依序混合和煮沸,最後把這些香料滾成一個圓球狀,放在熱炭上燃燒。後來民間出現了奇斐莎草紙,當時人民是拿來淨化家居,讓身上的衣服、家庭空間保持香氣,有一點像是薰衣草早期的用處。

第一版有被官方提及可能是配方的原料就有:乳香、松脂、駱駝草(就是現在的檸檬草)、薄荷、菖蒲、肉桂,推測當時還有葡萄乾、酒、蜂蜜。

希臘作家『普魯塔克Plutarchus』造訪埃及時,就有見證奇斐的製作過程:在他的筆記中提到,祭司們在製作時不是一口氣把所有的材料丟進去像煮巫婆湯一樣,而是必須要大聲的朗讀魔法詩詞,一邊添加材料,而且這些材料必須是按照順序 一次只能加入一種,整個過程非常繁瑣且莊嚴。並且在完成之後人們會把這些奇斐拿來飲用,前面有提到他會加酒,所以埃及人會把自己喝的酩酊大醉,因為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淨化身體,在睡覺的時候能夠獲得寧靜且做生動的夢境。

除了基本的16種香料之外,在埃德夫神廟裡也有考古團隊翻譯出奇斐繁複的做法教學:祭司會先拿一個缽,把乳香、松脂、菖蒲、博士茶,也就是現在的南非國寶茶、檸檬草、薄荷、肉桂按照特定順序丟進去研磨,把多餘的水分瀝掉。接著把莎草、杜松果、松子磨成細粉,跟前面已經磨碎的香料混合均勻,一起放在銅碗裡,再加入一點葡萄酒讓他浸泡過夜。另外把泡過葡萄酒的葡萄乾拿出來磨碎,再跟泡過隔夜的香料混合物一起丟在葡萄酒裡泡個五天,泡完的香料酒要用火慢慢燉煮。

一開始先把葡萄酒液煮掉1/5,加入蜂蜜後再繼續煮,直到酒液再少1/5,將剩下的香料酒繼續靜置過夜。最後一個步驟要加入磨碎的沒藥後靜置,讓香料自然乾燥,而蜂蜜加熱之後冷卻會凝固,所以最後會獲得小小的結晶塊,那個就是奇斐了。

後來祭司們發現,奇斐燃燒後產生的香氣還可以幫助治療氣喘、減緩疲勞跟焦慮,還有催眠的功效,所以後來也被拿來當作是助眠的薰香。

而奇斐的多用性還不只如此,也有醫生把奇斐敷在患者的傷口處,當做外傷藥或者是防止皮膚感染的用藥。甚至還有醫生直接把奇斐做成湯藥,據說可以治療肝臟和肺部疾病。

也由於埃及人太愛這個氣味,所以奇斐也變成了貴族的香水,最著名的使用者就是埃及艷后--克莉奧佩脫拉Kleopátra,她可以說是隨時、隨地,身體任何一個地方都塗抹了用奇斐做成的香油跟乳液。據說她為了讓自己隨時都是芳香撲鼻的,會有僕人手裡拿著香爐薰香,隨時跟在皇后旁邊,確保皇后所到之處都充滿香氣。

第二個使用奇斐的名人就是圖坦卡門,科學家在打開圖坦卡門的陵墓時,有聞到一股淡淡的香味,據說就是奇斐的氣味,後來在陵墓中甚至有發現一瓶軟膏狀的奇斐,所以也有人認為當時的祭司可能利用奇斐製作法老的木乃伊,並期待法老可以透過奇斐再次復生。

由於奇斐在埃及存在的歷史真的非常悠久,隨著當代的喜好、平民的變形,使用的材料越來越豐富。據說目前有紀錄在案、材料最豐富的兩種奇斐分別是:擁有28種原料的『月亮奇斐』,跟高達32種香料的『太陽奇斐』。

除了埃及人大量使用之外,後來奇斐也輾轉傳到希臘、羅馬,而有了當地的改良版本,而且這些版本都是醫生拿來治療疾病的藥物。

除了一開始記載的原料之外,其他可能的植物還有:

甜馬毓蘭、番紅花、菖蒲、桂皮、穗甘松、芫荽

還有香料類的:豆蔻、蒔蘿、茴香

跟最長使用到的樹木類例如:蘇合香、白松香、楓香、安息香、阿拉伯膠、雪松、絲柏、洋刺槐

據說埃及豔后的版本還有加入玫瑰、鳩尾花,所以才有辦法迷倒凱薩大帝。

如果想要知道奇斐的味道,國外有專門店在販售特意還原配方版的結晶體,看起來有想像是綠色版的烏龍茶,有興趣的人可以去買來聞聞看喔!


Podcast連結:

Apple podcast

KKBOX

Spotfiy

Firstory